溫老師備課party

01深度閱讀到筆記策略1 - 二上《西遊記》共讀 溫美玉老師分享

01深度閱讀到筆記策略1 - 二上《西遊記》共讀 溫美玉老師分享 http://goo.gl/eYXtfY

二上《西遊記》共讀--深度閱讀到筆記策略1 ●孫悟空的「性」分析?--失之毫釐,差之千里 一早,看到聯絡簿,有位媽咪留言: 「有些不太懂,不知道怎麼幫忙寫功課呢!」 直覺認為是因為轉學生不熟悉作業模式,於是快速回覆: 「沒關係,會慢慢教她!」 接著,眼睛才瞄到學生的聯絡是這樣抄的: 「孫悟空的「性」分析?」 一看,馬上噗哧大笑,難怪家長會看不懂! 可是,因為我一剛開始沒搞清楚,還給她回: 「沒關係,會慢慢教她!」 天哪!如果,我後來沒發現,又直接發回聯絡簿,那這糗,不就更大了? 「歐咿歐咿…救郎喔!」溫老師教學再前衛,再是向天借膽,也不敢如此造次啊!哈哈哈

●全班共讀《西遊記》-- 共讀的目標,決定帶領方式 共讀已經是顯學,也是多數老師在教室閱讀指導的一部分,到底共讀該做什麼? 其實,應該是共讀的目標來決定教學方式,而非每一次或每一本書都一樣的導讀歷程。

(一) 共讀的教學目標訂定: ◎為什麼你要帶學生共讀? 只有老師自己最清楚,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,也唯有確定之後,才能訂定接下來的教學時間、方式。(當然,也可以邊做邊修改,因為學生的反應,因為教學時間的不足,因為學校活動的干擾…)

◎教學目標可以有哪些? 休閒放鬆、班級經營、閱讀策略能力培養(識字、作筆記、討論、寫作、重點摘要、提問…)、搭配課程的補充資料…。

◎共讀的讀物一定要是一本書?或者,還有別的方式? 共讀是一個概念,形式或是書籍並非絕對。例如,一部影片、一篇短文、一則漫畫、一本小書、一個繪本PTT…,讀物不是絕對要拿到一本書,或者分量規定要多少。重點是:「老師,你到底想做什麼?」

(二)確定教學目標,設定教學方式—溫老師的一年級共讀案例分享

1.一年級共讀教學,有好幾種目標。首先當然是因為學生無法獨立閱讀,所以,增強識字與培養閱讀習慣成了首要的目標。次要目標則是因為低年級課文時在短淺,所以放在搭配課程,擴充資料與延伸視野。最次之,則是班級經營的需要,希望透過閱讀輕鬆有趣的題材,拉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,或者更淺顯具體的闡述品格與規矩。

2.一上期末,一下整學期開始加入閱讀與寫作「策略」目標,因為我要學生寒假、暑假開始寫故事(繪本)。此時,目標就是故事的分析與仿作,成了共讀時經常提醒或練習的要素。

3.另外,溫老師最常使用的則是繪本PPT、每人一本繪本(愛的書庫)、看影片、聽溫老師念書‧‧等方式,其中,最常使用的繪本PPT。一來,孩子的識字不多,為「愛」朗讀相對重要,二來,節省準備時間,集中全班注意力,最容易上手進行。

(三)二上《西遊記》共讀第一階段分享: 1.教學目標--升上二年級,不管是哪一本書籍共讀,溫老師都有非常明確的目標—閱讀、寫作策略外加「後設認知」--監控系統。

2.教學執行: 第一階段—放牛吃草 ◎回家預習&寫筆記--溫老師先不教如何做筆記,只請學生看完故事(一次1或2個章節),就開始做筆記,學生當然會覺得很苦惱如何做筆記,我的原則就是隨便,重點是有做就好。

◎念故事--隔天溫老師開始念昨天學生看的故事,一方面解是語詞或典故,一方面開始提問。

◎筆記觀摩—挑出學生做的筆記,開始觀摩討論哪一種形式較好?為什麼?

第二階段—重點整理和筆記觀摩

◎迴思—停止繼續讀故事的進度,就故事「要素」、「重點」討論,並整理記錄在筆記上。 例如:孫悟空的個性分析、人物大集合、問題的提問

◎筆記觀摩--找出優秀筆記(這些都是家長或安親班老師有提示的,如果沒有這部分資源,老師自己可以開始設計表格給學生。學生不會是正常的唷!慢慢來)

「溫老師的作業長這樣? 」 「溫老師還要教「性」? 」 「原來是這樣! 」 「從簡單的版本開始」 「請學生做筆記本的封面,把原來的封面包住,這樣更有「fu」! 」